区人大代表 魏立营 ![]() 作为区人大代表、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,魏立营就像一头埋头耕田的老黄牛,把满腔热血奉献给企业,将一腔赤诚写进如歌岁月,融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脉搏,回报人大代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。 ![]() 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改革创新,是魏立营始终坚持的工作重点。为了让汉沽盐场这家老字号企业重焕生机,他紧密结合企业实际,精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:推动成立汉盐优选、汉盐科瑞、汉盐文旅等子公司,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运营机制;成立审计中心、财务中心、采销中心,使业务管理线条更加清晰明了;组建原盐转产食用盐、溴产业工作组等专项工作小组,有效提升了公司重点项目的推进效率;在营销人员队伍中实行KPI考核机制,真正实现“收入凭贡献”,成功激发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与“狼性”精神;以海参养殖项目为试点,探索实施约束激励机制,显著提升了项目建设工作水平;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,通过社会化选聘,引进电子商务、水产养殖等领域的专业骨干人员,这些人才现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。 高效盘活存量资源 汉沽盐场历史悠久,历经1100年的风雨洗礼,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但也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沉疴旧疾。魏立营常说,“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,国家和人民赋予我权力,我就必须不负信任,勇担责任,竭尽全力提升国有资产的创效能力,实现保值增值,为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汉沽盐场整体面积达96平方公里,资产分布较为分散,盘活工作难度巨大。但他不畏艰难,带头真抓实干,带领相关专业人员,走遍每一片场区和土地,对企业的房产土地、设备设施、水体资源进行全面梳理,盘查出闲置的房产土地资源19宗、闲置设备设施1800台(套)。此外,在做好有形资产盘活的同时,他还积极探索无形资产的盘活路径,对企业品牌、专利等无形资产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,探索将溴素生产、微藻养殖等技术向国内外输出,通过“走出去”战略创造更大价值。 大力发展新型产业 作为区人大代表,他提出“将‘千年古盐场文工旅一体化发展’列入滨海新区政府产业发展规划”“推进汉沽盐场水产养殖产业发展,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”等代表建议,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。 魏立营充分发挥汉沽盐场的水面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。通过建设温棚,实现南美白对虾错季养殖,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。2024年,汉沽盐场自主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年产量已达60万斤。同时,积极探索高附加值的养殖品种。经过技术攻关和养殖试验,实现海参规模化养殖在华北地区的突破,经专业机构检测,“汉盐海泽”品牌海参产品的质量品质已超越辽参,并通过套养斑节虾、梭子蟹等产品,进一步提升了水体经济效益。目前,汉沽盐场水产养殖产业年收入已突破亿元。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”的工作要求,魏立营深入挖掘汉沽盐场文化底蕴,大力发展文工旅学产业。2024年,“天津长芦海盐文化旅游区”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,被列入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、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、天津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,全年入园游客数量达到32万人,共有5万名中小学生到景区进行研学。4A景区的创建,不仅为下一代科普海盐知识,还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,为周边区域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。 ![]() 一句誓言,一生践行。一份初心,一直坚守。不知不觉间,魏立营已在滨海新区这片热土上奋斗了30多个春秋。“我自幼在农村生活,深知基层群众生活的不易。作为滨海新区人大代表,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,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,在做好企业工作的同时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,竭尽全力为基层职工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,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,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。”他深情地说。 |